国货品牌务必迅速认清并走出“平替”的迷思,毕竟,任何一个品牌的崛起,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必然不能离开坚持研发、打造高品质产品的核心思路。
过去几年,从美妆、服饰、饮品到旅游等所有的领域,“平替”消费风潮兴起——30元的星巴克被9.9元的瑞幸取代,十几元一套的穿戴甲替换了几百元一次的美甲,就连共享自行车也成了“平替健身”的首选……这些消费行为变更的背后,是年轻一代花了钱的人性价比的极致追求。
得益于此,一些“价廉物美”的国货品牌,也被顺势推到了聚光灯下,成为新的消费宠儿,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还因此实现了对国际大品牌的“弯道超车”。
徕芬在高速吹风机市场的迅速崛起,就是一个典型。借助“戴森平替”的卖点,徕芬近几年营收规模实现快速地增长,是平替风潮下最令人瞩目的国货品牌之一。
只是,进入2025年以来,一直发展顺风顺水的徕芬,似乎遇到了不少烦恼——随着高速吹风机赛道涌入了慢慢的变多的玩家,大量的“徕芬”平替开始涌入市场,与此同时,徕芬也开始不断卷入投诉、处罚乃至诉讼之中。
今年3月,江苏省东台市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一则关于网售皮肤及毛发护理器具质量抽查的结果为,徕芬吹风机因安全指标不达标被点名。
而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关于徕芬的投诉条目高达千条——不久前还是“国货之光”的徕芬,怎么突然逆转成了“国货之伤”?
据泰山财经报道,浙江消费者叶先生反映,他的爱人在使用徕芬LF03吹风机时,“刚启动不到一分钟,就突然发出砰的一声巨响,冲击力非常大。手柄末端接线处冒出火星,我爱人的衣服都被炸黑了,皮肤也被严重灼伤,疼得直不起身来。”
在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以“徕芬 吹风机”为关键字搜得的636条结果中,也不乏产品外壳漏电、出现胶臭糊味、机壳开裂等质量问题。
显然,这与徕芬品牌官方,以及大量KOL和种草主播所宣传的黑科技、高品质等卖点大相径庭。
此外,徕芬官方曾发文总结高速吹风机这一单品的成功秘诀——先是通过自主研发来突破高速吹风机的电机技术壁垒,以高新技术打造高性能的产品,再通过自建工厂,投入设备,深化供应链,来降低产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与品控,这样一来,就造出了兼顾质量和价比的高“质价比”产品,从而获得无数消费者的喜爱。
更早一些时候,徕芬创始人叶洪新与红杉资本王岑进行的那场主题为《吊打戴森的吹风机为什么做不大》的谈话节目上,叶洪新也曾公开表示,徕芬具备“全面超越,风力更大、噪音更小、价格更便宜”等优势,已全面超越戴森。
比如,徕芬曾公开4年投入1亿元用于研发,但天眼查App显示,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及东莞市徕芬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累计公开267项专利,但核心技术发明专利仅31项,占比仅约12%,其余多为外观设计及实用新型专利。
而除了高速电吹风这一当家产品之外,徕芬后续推出的扫振电动牙刷、电动剃须刀等产品,虽然通过从包装到主体像素级“致敬”苹果与松下等巨头,成功斩获了巨量关注,但后续也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被大量用户吐槽电动牙刷关机后自启动、无法充电,以及电动剃须刀震手麻脸、刮不干净等问题。
其中,徕芬在今年5月高调推出的号称全球首款搭载工业级直线电机技术的“徕芬直线往复式剃须刀”,因其“撞脸”松下而引发了舆情关注,包括人民网深圳舆情部也亲自下场,发布标题为《湾区消费报告丨徕芬频陷“质量门” 平替光环不再》的文章。
文章指出“再大的营销声势,也无法掩盖品质缺陷带来的信任危机。依赖“平替”标签和社媒营销,获得短期流量、开拓更大市场确实很快,但产品实力不足、服务态度消极,终将反噬品牌信誉。”并引用舆情监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5年来关于徕芬的网络讨论中,负面敏感信息占比21.28%,正面信息仅占1.63%,其余主要为中性信息。
此前,徕芬关联公司浙江徕芬贸易有限公司,也因违反《广告法》中虚假宣传、引证内容不线万元——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因同一性质违法,已于2024年5月31日被处罚一次,即“一年内二次违法”,故从重处罚。
不难发现,当流量开始反噬,徕芬那依赖营销构筑起的“护城河”,似乎很快就被探出了深浅。
谁打造了徕芬这场平替神线年,戴森推出了售价高达3000元、主打10万转/分钟高转速的Supersonic吹风机,掀起了吹风机这个细分市场的革命,并迅速成为爆品——不仅高端美发沙龙和酒店纷纷将其作为配套卖点之一,无数明星名人在化妆间和落地镜前不经意的“露出”,更是为这款全球首个无风叶吹风机挣足了话题。
在那个国产吹风机售价普遍不过百元上下的年代,戴森近乎奢侈的定价,在劝退了一部分囊中羞涩的消费者的同时,却也成为了他们眼里迈向高品质生活的突出标志——以至于戴森官方强调的科技属性,实际传播力度远不如它被后天赋予的“高级感”甚至是“白富美”之类的标签。
不过,徕芬也并不是入场即炸场的。据新闻媒体报道,徕芬LF01发布后,首月只卖出了个位数,到了2021年年底,徕芬的月销售额也不过700万元。
最明显的一点是,徕芬以“平替戴森”的打法迅速起量,这个打法非常容易被其它品牌模仿。飞科、米家等主流品牌产品接连有所反应,并采取了和徕芬当年如出一辙的产品思路——外观设计上同样模仿戴森走极简风,产品的“黑科技”也一个不少,这是它们的共同敌人不再是戴森,而是徕芬。
客观的看,徕芬选择走“平替”的路线本身无所谓对错,大手笔地营销投放,对于一个需要快速增加曝光的新兴品牌而言,同样也无可厚非。
相似的案例,还有曾经定位“中国欧莱雅”的完美日记。完美日记同样以小红书、抖音为重点投放平台,通过平台头部博主制造声势、腰部和尾部博主口碑宣传来达到传播效果,并直接催动销量实现巨幅增长。
与此同时,其所在的逸仙电商仅用3年的时间,营业收入就从2018年的6亿元人民币扩张至2020年的52亿元人民币,迅速成长为国内市场占有率最大的国货彩妆企业,并于2020年11月19日登陆纽交所上市。
然而,巨额的营销费用使得逸仙电商赚了吆喝赔了利润,过度依赖营销也使完美日记在产品研发上面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产品质量开始备受用户质疑——“眼影粉质低劣”“唇釉拔干严重”“粉底液氧化太快”等批评声音层出不穷,叠加花西子、橘朵等同期崛起的国产美妆品牌的穷追猛打,完美日记火得有多热烈,糊得就有多惨淡。
也有曾被称为“山寨版欧莱雅”的国货美妆品牌珀莱雅,凭借对“成分党”和“功效党”两大风口地敏锐捕捉,先后推出抗老单品红宝石精华与针对年轻人的抗糖抗氧化的双抗精华,一举带火“早C晚A”的护肤理念;
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