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电视机演绎着百姓生活的变迁
改革开放30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白天忙一天,晚上回家看看电视,现在已是许多人的习惯。但在30年前,这还只是一种奢望。
30年前,多数人在工作之余的也就是听听收音机,听听室外的大广播,如果谁家有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都是件非常稀罕的事儿,彩电就更不用说了。当时的一台电视,真不亚于今天的一辆“宝马”车。
改革开放初期,虽然电视机还不是非常普及,但是看电视已经成了一些人日常的消遣方式。一个村子里若谁家有台电视机,肯定会有许多人围着观看,可以说非常的热闹。若是有稍微好一些的电视剧,那场面就更不用说了。
到了80年代初,我国的彩电制造业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自力更生基础上,遵循以市场换技术的指导方针,与国外合作,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来发展自己的民族彩电工业。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变成全球第二大的电视机生产国。期间国产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时候,一些条件好的家庭开始购置彩电,稍大屏幕的彩电也因此成了“富裕”的象征。当时,在北京郊区的平谷县,据说,这个村庄里的每户人家都有一台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在他们那里已经被淘汰了。这个村,就是我们的祖国的第一个“彩电村”。
但在当时,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等方面限制,即使是彩电也是没有遥控器的,选台需要调整半天。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遥控器成了电视机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当初的凸屏彩电也慢慢地过渡到平面直角、纯平、高清、数字电视。电视机不断升级换代,设计或时尚、或简约,都更符合了不一样的需求人们的审美追求,各种组合功能也越发繁多、高端;彩电制造也逐渐走向科技化、智能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机陆续走进千家万户,电视节目也悄悄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电视直播、转播的节目弥补了人们不能亲临现场观看一些大型演出的遗憾;热播的连续剧也成为人类茶余饭后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电视节目中,时尚人士、男女影星的穿衣风格、时尚造型也影响着荧屏下的男女老少们,带动人们的审美观的发展。可见,电视机的普及正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休闲方式和思想观念。
在那个年代,电视是最时尚前卫的家用电器,引领着当时的潮流,谁拥有了电视,就等于拥有了高质量的生活。而如今,电视机早已成为寻常百姓家最普通的电器,很多家庭都拥有两台甚至更多台的电视机,这些摆放在客厅、卧室里,甚至是厨房里的电视机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机从无到有,从黑白到彩色,从电子管到液晶、等离子,从9吋、12吋到43吋,甚至是背投,一直在升级的电视机制造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越来越高端的享受。电视机的变化也伴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的提升,演绎着国家的发展和巨变。
·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和法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请注意语言文明,尊重网络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发表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如您对管理有意见请向新闻跟帖管理员反映。